10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公布“第一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共涉及药品33种,其中不少临床常用药品入围,如儿童白血病常用药巯嘌呤片,抗癌药甲氨蝶呤片,艾滋病用药阿巴卡韦,哮喘病用药富马酸福莫特罗吸入剂等。
据介绍,该目录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监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组织专家对国内专利到期和专利即将到期尚没有提出注册申请、临床供应短缺(竞争不充分)以及企业主动申报的药品进行遴选论证制定而成。
健康界注意到,与今年6月份曾公示的“首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建议清单”相比,目录品种数量减少,从34种减至33种,利匹韦林最终没有出现在首批目录中。
据公开资料显示,利匹韦林2018年才在中国内地上市,为新一代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适于治疗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的初治患者。具体利匹韦林未能入围首批目录的原因并未公布。
利匹韦林在2017年进入国家医保目录。2019年,利匹韦林在北京佑安医院最早实现医保门诊报销,凡持有北京社保卡的艾滋病感染者,不需要办理任何医保手续,持社保卡即可进行购买,最高报销70%-90%。
今年1月份,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12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落实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工作方案》提出,将发布第一批鼓励仿制的药品目录,引导企业研发、注册和生产;2020年起,每年年底前发布鼓励仿制的药品目录。
在鼓励仿制的药品目录发布后,方案要求及时将目录内重点化学药品、生物药品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列入国家相关科技计划。此外还要将“重大仿制药物”列为中央预算内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改造专项重点支持方向,并制定相关行动计划。
此次,首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的公布,落实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关于印发加快落实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工作方案的通知》有关制定鼓励仿制药品目录的部署和要求。
第一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
